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要在保持高辨识度的前提下,为卡通形象赋予可扩展性与叙事性,使其能够在不同场景、不同媒介、不同受众群体中自如演绎。
立体感与简化的并存成为主线。过去的扁平化风格因在移动端和小屏幕上的呈现稳定而广受欢迎,但现在的趋势是以微立体的造型替代纯扁平,借助简洁的光影、柔和的渐变、清晰的轮廓来提升质感。这样的形象在视频开场、社媒动画、APP引导页等多种场景都具备更好的“看得懂、记得住、用得稳”的特性。
线条语言趋于精炼,减少冗余细节,以更强的几何构成呈现形象的核心特征。这不仅提升了在不同尺寸下的清晰度,也让自动化生成、模板化设计更加高效。
再看色彩与情感。2025年的色彩趋势强调“温暖对比”和“稳健叠层”的结合。暖色系在提高亲和力方面继续发力,但会通过对比色的点睛、以及叠层渐变的微妙运用,避免单一色调带来的单调感。对品牌而言,选色应与定位相吻合——科技类偏冷静稳健,快消与娱乐类偏活力与乐趣,而教育与公益类则偏向友好与信任的色阶。
除了主色,辅色与质感纹理的搭配也越来越重要,例如金属感、皮质质感、布纹等小元素的合理嵌入,可以让卡通形象更具“品牌记忆点”。
包容性与故事性也成为核心要素。企业希望通过卡通形象传递价值观、文化多样性以及社会责任。以往的单一形象逐步过渡到“多元同框”的设计思路:不同性别、年龄、体型、肤色、能力的角色并置,形成一个小型的品牌家族。这不仅提升品牌的可信度,也让更多受众在第一眼看到形象时产生认同感。
给角色一个可讲述的背景故事、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或生活场景,可以把品牌从单一视觉符号转化为一个持续的叙事入口。人们愿意关注故事里的人物,愿意跟随这个形象去探索品牌的价值与愿景。
数字化落地能力则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跨平台的一致性、可编辑性和可扩展性,是高效运营的基础。为此,建议建立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VIS),包括角色库、表情包、动作库、色彩规范、字体搭配、动效风格等模块,确保不同团队在不同项目中都能快速产出统一风格的素材。
与此动效设计和沉浸式体验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短视频、GIF、动态贴纸、AR滤镜等都成为传播的重要载体。设计时要考虑到后续的二次创作空间,让用户与形象之间产生更多互动与重新诠释的可能。
在实际操作方面,有几个落地要点值得关注。第一,先确立“视觉锚点”:明确角色的核心特征、姿态语言和色彩基调,确保任何扩展都以此为原点。第二,建立模板化的设计系统:包括头像、全身形态、表情组、动作序、背景元素、场景模板等,便于速写到成片的高效转化。
第三,叙事优先于外观:让形象背后有一个可讲的故事,哪怕是一个简短的日常生活场景,也能提升情感连接。第四,测试与反馈机制:在上线前对不同群体进行可用性测试,收集关于辨识度、记忆点、情感共鸣等维度的反馈,迭代改进。
在行业应用层面,科技、教育、金融、快消、文化创意等领域都会对卡通形象提出不同的期望值。科技类更看重“亲和力+专业感”的平衡;快消与娱乐强调“活力和趣味性”;教育类关注“可信赖感与温暖感”;金融则需要在稳健和现代感之间找到折中。尽管行业有所不同,普适的设计原则仍然适用:辨识度、情感性、可扩展性、以及对数据与用户行为的敏感性。
以此为基础,企业可以在2025年把卡通形象打造成“会讲故事、会卖货、会带来良好用户体验”的多功能品牌资产。
一、平面极简风与几何风格这类风格以清晰的轮廓、简化的形态和高对比度色彩著称,适合需要快速传达信息、提升辨识度的品牌。优点是高可识别性、跨平台表现力强,成本相对可控。落地要点:在角色造型上保留几个关键几何块,例如圆形头、矩形躯干、简单的四肢线条;色彩以主色+1-2个点缀色为主,避免过渡复杂的渐变;在品牌传播中配合简短的叙事文本和明确的行动号召。
缺点是可能略显“冷感”,需通过情感表情、背景故事或品牌叙事来弥补。
二、温暖写实的手绘与卡通风手绘风格在亲和力方面往往胜出,特别适合教育、健康、公益、生活类品牌。它能传递“可近、可信、善意”的情绪,利于情感共鸣。落地策略:在人物表情和动作上保留微妙的笔触质感,使用暖色调与软边角,以柔和的阴影描绘体积感;叙事上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增强可代入感;结合轻量级的3D辅助提升质感,但不要喧宾夺主。
与之相关的扩展包括情感表情包、贴纸、短视频开场动画等,能在社媒上形成稳定的传播矩阵。
三、3D拟真与半写实风这类风格在科技、时尚、汽车、游戏等行业中更具冲击力,能够传达“专业、现代、未来感”。落地要点:在3D造型中保持简化的结构、明确的灯光与材料质感,避免过度追求真实而牺牲识别度。建议建立可变形、可组合的3D库,使形象有可操作的“表情包、姿势、道具”等多维度扩展;并考虑AR、短视频中的实时渲染需求,确保在不同设备上的一致性。
需要注意的是成本与产出周期较长,应与市场节奏结合,分阶段上线。
四、复古与怀旧风复古风在强调品牌历史与情感传承时非常有效。它能够唤起用户的情感记忆,增强信赖感。落地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历史时期元素(字体、颜色、纹理)、并通过现代化的表述手段进行再创造,以避免显得陈旧。适用于文化创意、传统产业、社区品牌等场景。
配合的传播方式可以是故事化的品牌月历、怀旧主题的活动视觉包,以及结合新媒体的“时光机”互动体验。
五、日式可爱与轻日系风这一风格在全球市场中拥有广泛的受众,尤其适合儿童、教育、快消和生活类品牌。优点是高亲和力与易于二次创作,缺点是容易受同质化影响,需要通过独特的角色人设与叙事来维持新鲜感。落地要点:角色性格需要明确、具备鲜明的“可爱点”,如大眼、夸张表情、友好姿态;通过日常场景与技巧性动作的组合,形成系列化内容,便于分发与再剪辑。
六、跨界混搭与创意风把多风格元素融合,制造意外的视觉冲击与趣味性。这种风格适合新锐品牌、科技startups、文化创意产物等,能够快速建立个性和记忆点。落地要点是保持“品牌核心不离线”的前提下,敢于尝试材质、纹理、光影的混搭;在表情、动作和场景上建立可重复的模块化组合,避免碎片化导致辨识度下降。
实施时要设置清晰的风格边界,确保混搭不会偏离品牌主线。
对于企业如何选择具体风格,建议遵循以下步骤。第一,基于品牌定位、目标人群、传播渠道以及预算,给形象设定一个核心“角色性格”和一组关键场景点。第二,建立一个风格矩阵,列出1-2种备选风格及其衍生版本,确保在内部评审与对外传播上都有替代方案。第三,初期以“最小可行系统”(MVS)形式上线核心形象与配套元素,便于快速测试市场反应。
第四,配合数据追踪与用户反馈,定期迭代角色设定与视觉语言,保持品牌与市场的同步前进。
落地策略的实际操作包括:设计与产品团队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确保视觉语言与产品体验的一致性;在社媒、品牌视频、线上教育课程、客服对话、广告投放等多渠道嵌入卡通形象,形成统一的品牌叙事;在内部培训和外部营销材料中持续使用同一套视觉系统,提升员工与受众的记忆点;通过案例化的内容输出(如品牌月、角色访谈、背后故事短片),让形象拥有“可讲的记忆”。
强调可持续性与可扩展性:设计不仅要好看,还要易于更新、易于本地化、易于衍生出新的内容,才能在2025年的多变市场中保持长期活力。
总体来说,2025年的企业卡通形象设计,越来越强调“高辨识度+高叙事性+高扩展性”的综合能力。无论选择哪种风格,核心在于与品牌定位深度绑定,通过情感与故事建立长久的用户关系。借助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明晰的叙事路径和高效的跨平台落地流程,企业的卡通形象能够在复杂的媒介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品牌独特的情感桥梁与传播引擎。
IP美陈与文创产品开发:利用全供应链资源,为IP品牌提供商品化落地保障,确保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高效衔接。
佐案设计(ZUOART)是一家专注于品牌IP化策略与设计的专业机构,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广州。公司致力于为品牌打造可持续运营发展的IP资产,提供从品牌策略到IP设计、IP衍生品开发、IP美陈以及文创IP产品开发等四大服务体系,使IP成为企业真正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力的品牌资产。
服务范围包括:
佐案设计的专业团队不断积累跨领域知识经验,与客户协作,共同成长,致力于提炼品牌核心价值,塑造品牌差异化,优化品牌形象。通过其全面的服务体系,佐案设计帮助企业将IP打造成为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力的品牌资产。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官网:www.zuo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