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牌传播的舞台上,吉祥物不仅仅是一个可爱的形象,更是企业文化的活体载体。一个经过深度设计的吉祥物,能够把品牌的愿景、价值观与情感诉求,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可记忆、可传播的符号。要让吉祥物真正服务于企业文化,需具备三大要素:第一,与你的品牌定位高度一致;第二,具备场景化叙事的能力,能在不同场景中讲出同一个文化故事;第三,具备跨渠道的一致性与可落地性,能够在包装、广告、活动、数字化体验等多触点统一呈现。
正是基于这三点,下面的三例案例将揭示吉祥物如何成为品牌DNA的一部分,并在消费者心中建立情感共鸣。
案例一:可口可乐的北极熊——温暖与家庭的情感载体可口可乐的北极熊并非单纯的广告角色,而是品牌故事中的情感符号。早期广告中的北海道白色北极熊,逐步与“分享、家庭、冬日欢乐”绑定,形成一种温暖的情感索引。设计上,雪白的形象带来纯净与友好,红色点缀的服饰强化了品牌识别;在表情、动作与对话场景中,北极熊总是以温柔、亲切的姿态出现,降低距离感,提升亲和力。
跨渠道的持续输出——电视、社媒、线下活动、包装乃至玩具衍生品——把“和你一起分享快乐时刻”的文化命题不断重复放大。对企业而言,这不仅仅是在卖饮料,更是在传递家庭、陪伴和共享的价值观。对于消费者而言,每一次看到北极熊,都会联想到与亲朋好友共度美好时刻的温情记忆,进而强化对品牌的情感归属。
案例二:米其林人(Bibendum)——安全、品质与信赖的象征米其林人以轮胎堆叠成的身形,演化出“安全、耐用、可靠”的品牌信任。这个吉祥物在广告、路况教育、服务指引等场景中持续出现,传达出对驾乘者安全与无忧出行的承诺。设计语言上,它的造型友好、略带幽默,但始终强调专业性与可靠性,使消费者愿意把“米其林”与“专业服务”联系在一起。
企业文化层面,米其林人成为“以客户为本、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具体化表达:每一次的视觉呈现都是对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并行讲述。无论是产品手册、培训材料,还是城市路面安全活动,米其林人都以稳定的存在感,帮助员工内化品牌承诺,也让用户在日常接触中不断感知到品牌的专业与关怀。
案例三:M&M’s糖果人物——趣味性与包容性的品牌个性M&M’s的糖果人物以鲜亮色彩和各具性格的角色,构建出一个活泼、包容的品牌宇宙。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性格,促成广告中的对话冲突与和解,形成易于传播的故事版块。这样的设定不仅提升了广告的娱乐性,也让品牌在儿童、家庭、年轻人等多元人群中建立广泛的情感共鸣。
企业文化层面,这样的角色体系传递出“友好、包容、乐观”的态度:对员工而言,看到角色就像看到一个愿意与自己玩在一起的伙伴,提升团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对消费者而言,角色化的表达降低了购买门槛,提升记忆点与重复购买率。彩色、夸张的表情和生动的肢体语言,使品牌从单纯的零食属性,升级为日常情感陪伴的伙伴形象。
案例四:肯德基(KFC)——上校桑德斯与“传承+温暖”的品牌桥梁上校桑德斯不仅是创始人物,更成为肯德基“传承”“家常温暖”文化的实体化符号。随着品牌的发展,这一形象经历了从真人肖像到卡通化、再到多元化表演风格的变换,逐步打破年龄、地域的界限,成为全球沟通的统一桥梁。
落地上,卡通化的上校被用于门店装修、菜单海报、数字活动和跨境联名等场景,强化了“传统美味、家人式关怀、热情好客”的企业文化表达。通过一致的叙事语气与视觉风格,员工在培训与日常工作中更容易对标品牌承诺;消费者在触达点上获得持续、可预期的情感体验。
这个案例也提醒企业:要让吉祥物服务于文化,需在故事层、视觉层和互动层不断迭代,但核心价值不变,确保跨区域、跨渠道的统一性。
案例五:星巴克(Starbucks)美人鱼(Siren)——体验式品牌与故事叙事的极致星巴克以美人鱼形象作为品牌核心符号,承载着“第三空间”理念、优质咖啡体验与全球负责任采购的品牌叙事。美人鱼象征着探索、发现与邀请,她被广泛运用在门店设计、包装、数字媒体以及“故事化”的客户沟通中。
通过对源头采购、手工制作过程、店内氛围的持续讲述,星巴克把文化层面的“尊重与关怀”落地到每一次消费体验。与此品牌不断丰富与更新故事库,如区域性coffeerituals、咖啡背后的故事、与社区的互动等,确保叙事的现场感与真实感不被时间拉扯。
对员工而言,这样的符号与故事提供了清晰的职业认同感;对消费者而言,星巴克的美人鱼成为信任的标记,促使他们愿意在门店驻足、参与、分享。
先定核心价值再定形象:在设计吉祥物前,明确品牌承诺、用户痛点与情感诉求,确保形象天然服务于品牌故事,而非单纯“好看”。以场景讲故事:让吉祥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中出现,如家庭聚会、出行、工作场景等,形成可复制的叙事模板。多渠道的一致性:从包装到广告、从线下活动到数字互动,保持视觉语言、口吻与情感调性的一致,增强记忆点。
与员工共创文化:让一线员工、门店服务人员参与到吉祥物叙事的扩展中,形成“用户-员工-品牌”三方共振的文化氛围。动态迭代与可持续性:定期评估吉祥物的生命力与相关性,适度更新故事线与应用场景,避免形象固化带来的疲乏感。以数据驱动情感连接:通过市场调研、社媒互动分析、线下活动的参与度与再购买率,衡量吉祥物对品牌认知与情感联结的实际影响。
以上五个案例共同传递出一个核心思路:吉祥物不是一时的广告噱头,而是企业文化的承载体。它需要被珍视、被塑造、被赋予连续性的发展路径。只有当设计、叙事与企业文化深度绑定,吉祥物才能在消费者心中成为“信任的象征”、“情感的桥梁”,并在员工心中成为自豪与认同的源泉。
对于正在筹划品牌升级、想要强化企业文化表达的企业而言,借鉴这五大成功案例的精髓,结合自身的价值观与场景需求,定能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辨识度与忠诚度。
佐案设计(ZUOART)是一家专注于品牌IP化策略与设计的专业机构,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广州。公司致力于为品牌打造可持续运营发展的IP资产,提供从品牌策略到IP设计、IP衍生品开发、IP美陈以及文创IP产品开发等四大服务体系,使IP成为企业真正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力的品牌资产。
服务范围包括:
佐案设计的专业团队不断积累跨领域知识经验,与客户协作,共同成长,致力于提炼品牌核心价值,塑造品牌差异化,优化品牌形象。通过其全面的服务体系,佐案设计帮助企业将IP打造成为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力的品牌资产。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官网:www.zuo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