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团队需要从用户画像的静态转向动态、从单线叙事转向多线并行。视觉语言要具有高度的识别性,同时具备灵活性,能够在不同媒介上快速解构与再组合。于是,渐变不再是流行的花招,而是情感的温度与层次的表达;用几何与拟物的结合,呈现更具层次感的质感;在字体、图标、卡片排版等细节处,追求“可扩展性”,让一个IP可以在TV、短视频、游戏、购物场景中自我演化。
更年轻的IP设计,离不开开放的叙事生态。品牌需要把核心故事拆解为可重组的情节块,邀请用户参与到世界观的扩展中来。UGC(用户生成内容)不是附属品,而是IP生态的重要驱动。通过开放的创作工具、清晰的规则和激励机制,年轻群体愿意把自己的生活场景、幽默梗、创造性的二次创作嵌入到品牌叙事中,形成共创的“文化毛细血管”。
在这个过程中,角色设定要有明晰的性格与边界,同时给用户留出可塑性空间——一个IP的亲和力,往往来自于它对个体身份的尊重与鼓励多元表达。色彩与质感的选择也在向年轻化靠拢。潮流并非束缚,而是起点:大胆尝试饱和色与中性灰的对撞,加入温暖的偏光色彩层,营造轻松、好玩、但不喧嚣的氛围。
造型上,简洁线条与卡通拟真的混搭更容易被广泛理解与记忆;图形资产要具备跨媒介的复用性,能在短视频封面、游戏内界面、商品包装与线下展陈之间自由流转。与此品牌在叙事里要体现出对科技的拥抱,但不是炫技。信息的呈现要清晰、友好、可访问,让用户在第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一个“能理解、愿意参与”的IP。
在实际执行层面,建立可持续的资产库至关重要。设计系统不仅要覆盖视觉语言,还要覆盖声音、动画、交互、隐私与安全策略。统一的设计语言并不等于单调,而是为创新提供底座。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包,创作者可以迅速组合出符合不同媒介需求的新形态。例如,一个表情符号、一个音效、一段微交互都可以被授权在多平台复用,从而降低创作成本、提升品牌一致性。
品牌IP要具备“边界可穿透、核心不可侵犯”的原则。年轻的用户希望自定义与参与,但对核心价值与品牌底线的容忍度有限。清晰的边界、透明的玩法规则、可追踪的创作链路,才能让年轻群体愿意走进品牌的叙事宇宙,愿意在不同场景里重复购买、长期陪伴。
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实时响应能力与个性化推荐,AI驱动的内容生成、情节进展与产品呈现,能根据用户行为与偏好,动态调配故事线、视觉风格与互动难度。这样的设计并非冷冰冰的技术秀,而是以“情感可迁移、操作可降级”为原则,确保新老用户都能在不同场景里获得舒适的参与感。
技术的落地需要兼容性强的工具链。品牌IP需要具备数字孪生能力——在虚拟世界建立可复现、可迭代的品牌形象,并通过现实世界的传感器、位置数据、购物行为等信息,实现跨媒介的一致体验。AR、VR、混合现实的应用不应成为短暂的噱头,而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AR滤镜让用户在自拍中与IP角色互动,游戏化关卡推动线下消费,语音助手则在购买决策、新品发现、活动报名中提供即时帮助。
与此数据的使用要守护隐私、尊重选择,提供清晰的权限设定和可撤销的同意机制。在互动中,AI并非替代人,而是放大人们的创造力与参与感。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情感识别、用户画像的多维呈现,IP能够以“对话体”的方式讲故事,回答用户的问题,甚至预测他们的需求。
设计师应关注“微互动”的力量——从加载动画、滑动反馈到音效、触觉反馈,每一个触点都在传达品牌的性格与温度。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区生态至关重要。官方渠道与用户社区要形成良性循环:官方发布新故事、新玩法,用户通过创作与分享扩散;社区通过投票、挑战、共创任务参与进来,形成持续的内容迭代与商业闭环。
未来品牌IP的商业化需要更高的透明度与互惠机制。授权模式从单一的授权费转向“内容+共同收益”的合作框架,让参与方在创作中获得真实价值。线下空间、线上商城、社媒矩阵、游戏内道具、数字藏品等多种资产形态互为支点,构成一个立体生态。体验的层级设计也应从“看得见的互动”升级到“看不见但感知的连接”:比如当用户在现实场景中对某个产品产生兴趣,系统能在几秒内呈现相关故事线、联动活动与购买入口,减少决策成本,提升转化率。
2025年的品牌IP设计,应当把“年轻、互动、科技”三者融为一体,形成一个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被接受、愿意参与、值得长线投资的生态。
佐案设计(ZUOART)是一家专注于品牌IP化策略与设计的专业机构,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广州。公司致力于为品牌打造可持续运营发展的IP资产,提供从品牌策略到IP设计、IP衍生品开发、IP美陈以及文创IP产品开发等四大服务体系,使IP成为企业真正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力的品牌资产。
服务范围包括:
佐案设计的专业团队不断积累跨领域知识经验,与客户协作,共同成长,致力于提炼品牌核心价值,塑造品牌差异化,优化品牌形象。通过其全面的服务体系,佐案设计帮助企业将IP打造成为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力的品牌资产。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官网:www.zuoar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