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吉祥物从“看得见”变成“体验得到”的情感入口在如今的市场环境里,年轻人更愿意和有温度的形象打交道,而不只是被动接受广告。吉祥物若只是一个广告牌,往往很快被忽略;若它能成为品牌日常体验的一部分,就会延展出情感维度。设计的第一步,是把吉祥物定位成品牌叙事的情感入口,而不是单纯的视觉符号。
要做到这点,核心在于共情与场景的映射:你的吉祥物要能“代入”用户在校园、社群、工作与娱乐中的真实场景,并能在这些场景里自然地“说话”。
二、设计三要素:外观、性格、故事线的连贯性外观是第一张名片,必须在瞬间传达品牌属性与定位。可爱、调皮、可靠,还是专业、未来感?不同定位对应不同的视觉语言:线条的圆润是否传达温暖,颜色对比是否够鲜明以便在短视频中快速识别,是否具备跨媒介的适配性(海报、短视频、AR滤镜、线下活动牌等)。
性格则是让用户愿意与之“互动”的理由。是无厘头的幽默,还是理性但懂得呵护?性格要稳定且易于延展,可以在多场景里复现不同的情感层次。故事线是连接外观和性格的桥梁。一个连贯的故事线,能让吉祥物从单次事件跳到品牌宇宙的持续叙事,形成可持续的传播动能。
设计时要确保故事线与品牌主线一致,并留出可扩展的情节断点,方便未来的迭代与扩张。
三、场景化落地:线上线下的无缝连接成功的吉祥物设计,必须走出“舞台剧式的单点传播”,进入日常生活的场景化应用。线上,能够通过短视频、直播、表情包、滤镜等多元形式自然出现;线下,则通过主题市集、体验馆、校园活动、门店陪同等方式与用户建立“触点-情感-再触点”的闭环。
场景不仅仅是场地,更是互动的载体:一个吉祥物的造型、动作、表情都应具备可被用户模仿与再创造的可能性,便于用户生成内容(UGC)。场景化也包括和品牌产品的绑定点,例如吉祥物在产品包装、产品使用场景中的出现,形成品牌日常的一部分。把场景做细、做实,年轻人和吉祥物的关系才会从“看得见”走向“参与中”。
四、一个虚拟案例的设计脉络(以“潮鲸”为例,虚构品牌)设定初衷:一个主打可持续与潮流的电商平台,希望通过一个可爱、懂潮、会讲故事的吉祥物,拉近年轻用户对品牌的情感距离。步骤如下:1)角色定位:潮鲸是一只懂科技又关心环境的年轻鲸鱼,拥有“回收再造、分享知识、传播好心情”的性格核心。
2)外观设计:以圆润线条、亲和色调为主,尾鳍处加入可变形的“折叠元素”,象征产品与包装可回收的理念,整体在短视频中易于被拍摄与改编。3)故事框架:设定“每日一课”的逐步成长线,潮鲸每周讲解一个环保小知识,同时引入品牌的新品、活动、限时折扣等信息。
4)场景嵌入:线上以短视频挑战和AR滤镜为主,线下设立“潮鲸体验馆+校园站点”,让用户能亲自参与到变废为宝的工作坊。5)传播策略:把内容分发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辅以同城线下活动,并通过UGC激励机制推动用户主动创作以“潮鲸日常”系列为话题标签。
结果是:用户在评论区接龙式讲述自己用可回收材料改造物品的故事,潮鲸成为校园与年轻人社群中的情感符号,品牌议题从广告走向生活化议题,话题热度持续上升。
五、从“视觉—故事—场景”的叠加,锁定年轻人的共鸣点将视觉元素与故事叙事、场景化落地三者叠加,是实现年轻人共鸣的有效路径。视觉上要容易识别,故事上要有情感连接,场景上要具备可参与性。关注点包括:极简而不冷漠的色彩语言、角色对话的自然性、以及在日常情境中的“可复制性”。
当吉祥物出现在用户的日常生活中,便于用户把品牌信息融入自己的内容生产链条。别忘了给每个场景留出可迭代的空间:新的场景、新的故事线、新的互动玩法,形成品牌叙事的扩展性。这样,吉祥物就不再是一个静态的符号,而成为品牌生态的一部分。
一、让品牌成为话题的蓝图:渠道与玩法的组合要让品牌话题“自发生长”,需要在渠道与玩法上进行精准组合。短视频是入口,直播与社媒互动是深度互动的通道,线下体验是情感沉淀的场域,UGC是扩散的引擎。具体策略包括以下几个维度:1)内容分层:以“日常场景短视频”为主,辅以“情感梗与梗图”形式的材料包,帮助用户快速再创作。
2)角色代言与跨界联动:邀请流量达人、校园KOL参与潮鲸故事,创造跨圈层的叙事联动。3)AR/滤镜与互动小游戏:通过滤镜、特效与小型互动游戏,降低用户参与门槛,提升参与感与分享度。4)线下体验与线上闭环:线下活动作为情感沉淀的场景,线上通过活动直播与话题讨论形成闭环,确保曝光与参与的可追溯性。
5)UGC激励机制:提供奖励、榜单、作品展览等形式,鼓励用户进行二次创作与二次传播。
二、讲一个“可复制”的落地流程让吉祥物成为话题的可执行流程,可以拆解为五步:1)定位与故事线确认:明确吉祥物的性格、价值与叙事路径,并为未来的迭代预留分支。2)视觉体系落地:建立统一的色系、线条、表情包模板与互动动作库,确保跨媒介的一致性。
3)场景化设计:细化线上线下的场景化落地方案,确保每个场景有可执行的互动点。4)内容生产与分发计划:制定分层内容日历,确保短视频、图片卡点、直播、图文等形式协调推进。5)迭代与数据驱动:通过数据监测反馈,如观看时长、转发率、二次创作数量、线下参与度等,持续优化内容、玩法与场景。
三、情感表达与梗的掌控对年轻人来说,情感是最有粘性的因素之一。吉祥物的对话、表情与行为要具有“情感可感知性”:在幽默中传递温暖,在调皮中体现共情,在理性提示中保持可信度。梗的创造应建立在品牌价值之上,确保梗不是空泛的笑点,而是与产品特性、社区文化相连接的符号。
避免过度商业化的喋喋不休,否则容易让年轻人产生“被推销的疲劳感”。把梗作为叙事的润滑剂,而不是题材本身。
四、风险管理与可控的迭代在追求话题热度的需要对品牌形象进行风险管理。吉祥物的形象不可越界,故事线也应避免过度敏感话题。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当出现负面情绪或争议时,能迅速给出统一的回应与修正方案。与此保持迭代的节奏。年轻用户的口味在变化,品牌需要定期评估吉祥物的成长阶段、故事线的更新点以及互动玩法的新鲜度,确保持续的相关性。
目标设定:明确本季度通过吉祥物实现的参与量、话题量、转化率等指标。角色设计:确定潮whale的性格、主要情感线、核心故事点,以及可扩展的分支情节。视觉与语言体系:建立统一的视觉风格、表情库、口吻风格手册,确保跨媒介一致。场景与活动设计:定义线上短视频系列、滤镜、线下体验点,以及校园/社群的联合活动清单。
传播与UGC机制:设定关键词、话题标签、奖励机制,鼓励用户产出二次创作。迭代与评估:设定数据看板、评估周期、迭代触发条件。
启示一:真正的传播来自“日常可参与性”。当吉祥物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年轻人自然愿意把它带入自己的内容中,形成自发的传播闭环。启示二:讲好一个可持续的故事比短期梗更重要。品牌要用一个能延展的叙事框架,确保吉祥物有持续的成长与变化空间,避免“一次性”的营销噱头。
七、结语:把“成为话题”变成“成为日常”的旅程商业吉祥物的价值,最终不在于一次性的关注峰值,而在于它能否持续嵌入年轻人的日常光景,成为他们乐意讲述、愿意分享的主题。通过科学的设计、真实的情感表达、扎实的场景化落地以及高效的互动机制,吉祥物可以从一个品牌符号成长为一个可参与的品牌生态。
愿你的品牌在潮流的浪潮中,拥有一个有温度、有故事、有场景的吉祥物伙伴,让年轻人的讨论自然地围绕起来,形成品牌与用户之间的长期连接。
佐案设计(ZUOART)是一家专注于品牌IP化策略与设计的专业机构,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广州。公司致力于为品牌打造可持续运营发展的IP资产,提供从品牌策略到IP设计、IP衍生品开发、IP美陈以及文创IP产品开发等四大服务体系,使IP成为企业真正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力的品牌资产。
服务范围包括:
佐案设计的专业团队不断积累跨领域知识经验,与客户协作,共同成长,致力于提炼品牌核心价值,塑造品牌差异化,优化品牌形象。通过其全面的服务体系,佐案设计帮助企业将IP打造成为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力的品牌资产。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官网:www.zuo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