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核心不在于花哨的造型,而在于能否把一个角色从一个广告片扩展成一个可持续的世界观,让年轻人愿意追随、愿意参与、愿意在社媒上继续“演绎”它。
他们的共同点,先从视觉与性格的统一性说起。统一的视觉语言包括色彩体系、线条风格、情感表情库,以及与之相呼应的肢体语言。米其林小人以简洁圆润的体态传达友好与专业,壁虎则用灵活的动作和机智的台词传递“懂你”的心理契合。其次是情感可共鸣的设计:不是单纯的卖点,而是将品牌价值融入到人物的日常情绪里。
M&M’s善于用对话式的幽默把广告变成一个家庭聚会的笑点,让消费者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自然接受品牌信息。第三,故事的延展性极强。无论是季节性活动、节日联名、还是跨品类衍生品,吉祥物都能成为故事的中心节点,串联起广告、内容、线下活动与周边商品,形成一个可以持续扩张的生态系统。
第四,媒介适配能力要强。吉祥物并非只在电视上出现,它需要在短视频、直播、短剧、漫画、游戏、表情包、滤镜等多种媒介中拥有一致的可用性与可传播性。用户参与是放大器。品牌应为年轻人提供参与入口:UGC创作、二次创作的空间、可下载的周边与道具、以及可定制化的互动玩法,让用户从“看”变成“玩”,从被动接收变成主动创作。
以此为线索,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核心设计法则,帮助品牌把吉祥物打造成年轻人热议的入口。第一,角色要具备可塑性和情感层次。一个角色如果只有“好看”,很快就会被替换;但若它能表达多种情绪、在不同情境中呈现不同性格,受众就愿意花时间去解读与期待它的新面貌。
第二,建立统一的叙事世界观,而不是只做单次广告。给吉祥物一个明确的世界观和使命,观众愿意跟随它的成长而产生持续的关注。第三,设计可扩展的内容生态。一个成功的吉祥物不是一个广告,而是一个内容与互动的源泉——短视频段子、表情包、游戏内角色、线下活动、周边商品等都应围绕它展开。
第四,参与性是放大器。鼓励用户参与创作、改编、二次创作,提供可分享且易于再创作的素材与规则,形成自发的传播闭环。第五,数据驱动的迭代。通过监测热度曲线、UGC质量、二次传播路径以及社区反馈,快速迭代角色设定、故事线和活动形式,保持新鲜感和话题性。
紧扣年轻人喜好的核心在于“共情+可参与+可分享”,而非“单向灌输”。当吉祥物的故事与日常生活场景发生碰撞,互动就自然而然发生。比如在节日、热点事件、校园生活、二次元/潮流文化等场景中引入吉祥物的参与感,能让年轻人把它视作自己的“朋友”。跨域联动的策略也值得强调:与音乐、游戏、短视频平台、潮牌、动漫等圈层进行合伙人式合作,能把吉祥物带入更广阔的发展轨道。
最重要的是,设计不是一次性的“包装动作”,而是一个持续演化的过程。每一次活动、每一次联名、每一个新故事,都是吉祥物世界观的扩张点,也是品牌在年轻人语境中保持话题度的关键。
本段落给出的思路,像一张地图,指引你从“设计一个好看的人设”走向“搭建一个活生生的故事宇宙”。我们把焦点放到如何把这些原则落地成具体的策略与步骤,帮助你的品牌在现实中实现“话题爆发、热度稳定、长期收益”的良性循环。
确定核心情感:欢乐、勇敢、温暖、顽皮等,和品牌主张形成情感共鸣,但不能只是宣传语,需在吉祥物的日常表现中可感知。构建鲜明人设:给吉祥物一个清晰的职责与动机,如“城市守护者”“校园里的好朋友”等,使观众愿意跟随它的故事。统一视觉语言:色彩要易识别、线条要简洁、表情要具备可读性,确保在不同媒介上都能稳定呈现。
打造小宇宙:给吉祥物一个可持续扩展的世界观,设定“主线任务-日常冒险-周边支线”多条叙事线,便于分季节地推出故事内容。设计互动入口:短视频中的挑战、表情包、滤镜、H5小游戏、线上投票等,确保用户参与的门槛低、回报明确。用户生成内容的激励:设立话题标签、设立月度创作大奖、提供可下载的素材包,鼓励粉丝自行创作并分享。
媒介矩阵搭建:电视/常规广告是“入口”,短视频与直播是“扩张器”,表情包与滤镜是“传播器”,线下活动是“体验场”。确保各媒介的节奏相互配合,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联名与周边的节奏表:以季度为单位规划联名清单和限量周边,形成话题的阶段性高光。
短期活动以“集卡、拼图、挑战”等形式吸引关注,长期活动则回归到世界观的深化。数据驱动的试错:设定KPI,如UGC数量与质量、二次传播系数、品牌搜索量、线下参与度等,定期回看并快速迭代。
构建健康的粉丝社群:官方账号要有稳定的内容节奏、明确的互动规范、快速响应机制与强可控的内容库,确保用户讨论的积极性同时避免负面扩散。风险与合规管理:明确对未成年人友好、对热点事件的快速拒绝或转化策略,确保吉祥物的形象与品牌定位始终一致。
可持续的授权与授权收益模式:与创作者、内容平台、线下商家签订清晰的授权协议,建立授权收益与合伙人机制,确保长期生态健康。
设定一个虚拟吉祥物“风铃兔”(示例名),围绕“传递希望、照亮校园”的主题设计。第一波内容:一次校园日常小冒险的短剧,段落清晰、情节可分解成多条短视频;设计三条核心梗,方便二次创作。第二波活动:上线滤镜与表情包,鼓励学生自发拍摄“风铃兔在身边的日常”短视频,设立校园冠军奖和线上曝光位。
第三波联动:与校园社团合作举行线下体验活动,设置任务打卡点,参与者可获得限定周边与数字徽章,形成社群记忆。数据回路:每阶段结束后整理UGC质量、热度峰值、二次传播路径、参与度等数据,用于下一轮内容迭代。
每季度至少一次“主线故事更新+季节性联名”组合,保证热度的连续性。发放可重定制的周边素材,如可拼贴的贴纸、可改写的故事模板、可下载的AR滤镜等,降低用户创作门槛。建立“粉丝共创日”或“风铃兔同好会”等活动,邀请核心粉丝参与内容策划、角色设定讨论,增强归属感。
将吉祥物嵌入品牌日常触点:客服机器人中的可爱表情、商店导购页中的动画展示、应用内的诱导性提示等,让吉祥物成为品牌语言的一部分,而非单独的广告。
如何把这套路线落地到你自己的品牌?先从人设和世界观的清晰度入手,确保视觉与情感线一致,再以故事驱动的内容矩阵构建跨媒介传播与参与入口。接着建立稳定的评价与迭代机制,让数据驱动持续优化。以校园、年轻人常去的媒介及场景作为起点,逐步扩展到更广的年轻人社群,并在每个阶段保留可复用的内容资产与互动机制。
通过这样的系统性设计,你的品牌不仅拥有一个好看的吉祥物,更拥有一个会讲故事、会引发共情、会被二次创作的“朋友”,自然成为年轻人讨论的焦点。
总结来说,吉祥物要成为年轻人话题的核心,关键在于三件事:一是角色本身要具备情感和可发展性,二是构建可扩展的叙事世界与互动机制,三是建立一个跨媒介、可参与、可迭代的传播生态。只要在起步阶段把这三点打牢,未来的传播就像一部一直在更新的连载,年轻人愿意追、愿意玩、愿意分享,品牌也会在他们的对话里不断被提及、被记住、并在市场中获得长期的关注与收益。
品牌IP策略与设计:通过场景化、世界观化和文化符号化的方式,为品牌打造具有独特识别度的IP形象,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佐案设计(ZUOART)是一家专注于品牌IP化策略与设计的专业机构,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广州。公司致力于为品牌打造可持续运营发展的IP资产,提供从品牌策略到IP设计、IP衍生品开发、IP美陈以及文创IP产品开发等四大服务体系,使IP成为企业真正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力的品牌资产。
服务范围包括:
佐案设计的专业团队不断积累跨领域知识经验,与客户协作,共同成长,致力于提炼品牌核心价值,塑造品牌差异化,优化品牌形象。通过其全面的服务体系,佐案设计帮助企业将IP打造成为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力的品牌资产。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官网:www.zuo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