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18026285918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怎么寻找品牌IP形象原型?找出那些在情感层面最容易与受众共振的性格维度
怎么寻找品牌IP形象原型?找出那些在情感层面最容易与受众共振的性格维度

第一步,是把“品牌是谁、要对谁说话、以什么样的情感和价值去打动他们”三件事落到纸上。你需要把品牌的核心价值、使命、承诺、独特理由用一句话说清楚,再把目标受众的人群画像、生活场景、痛点和期望整理成一个矩阵。通过对比,找出那些在情感层面最容易与受众共振的性格维度,如温暖、专业、叛逆、自由、自信等。

这个阶段的目标不是追求每一个维度都极端完美,而是明确一个“核心共振点”,让IP形象在不同接触点上有一致的情感口吻和行为逻辑。将这些维度转化为可操作的形象要素:语言风格、语速、用词习惯、情绪表达、行为态度、与用户互动的节奏。你可以用一个简短的“人设卡片”来固定它:如性格主张、在何种场景下以何种语气出现、遇到冲突时的回应方式等。

随后用受众调研的数据来验证:通过客户访谈、社区评论、社媒对话等,筛选出最被认可、最具共鸣的表达点。别忘了让这套共振点具有扩展性——不仅能服务于广告文案,也能贯穿产品设计、客服、售后、线下活动等全链路。只有当品牌的核心情感与受众的真实需求在多维度上形成稳定映射,IP原型才具备持续的生命力。

给团队设定落地的衡量标准,如情感一致性分数、跨渠道触达的一致性指标、关键场景中的行为一致性等,以确保原型不在纸面上走神,而是在每一次触点都能讲出同一个故事。建立一个简洁的“叙事脚本库”,把核心场景还原成可复用的口播、短句、广告文案模板与视觉提示,确保新项目和新产品在短时间内就能对齐到同一IP原型。

通过以上步骤,品牌形象将从抽象的理念,转化为温度一致、可执行的实体。

方法二:从用户故事中提炼原型用户故事是最贴近真实体验的镜子,抓住其中的情感轨迹,往往能直接指向原型的核心人格。先收集尽可能丰富的用户故事,来源包括售后反馈、社媒互动、产品使用日记、线下活动中的现场记录等。把每一个故事拆解成“情景、需求、情绪、行动、结果”五个要素,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哪些情境反复出现?用户面对困难时希望得到哪类支持?他们在使用过程中的情绪波动是如何被安抚或激励的?把这些共性抽象成一个或几个性格原型,例如“稳健的引导者”、“机智的伙伴”、“热情的点火者”等,并为每个原型写出清晰的行为指引:在产品里、在客服对话中、在社媒的回应里应如何体现语言、语气、节奏和肢体化表达。

接着,把原型转化为场景化的叙事脚本。用一组“开场-冲突-转折-解决”的微型场景,展示原型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新品上线的介绍、FAQ解答、用户分享会、社区自治活动、跨界合作公布等。每个场景都要包含三个要点:主角是谁、他们的情感需求、原型应提供的具体行为与语言模板。

这样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能按脚本把IP原型直接落地到具体工作中,避免“形象模糊、语言漂浮”的问题。为了确保可落地性,设置一个快速测试回路:将2-3个核心场景在小范围内试运行,收集用户的情感反馈与接收度数据,检查原型是否在真实互动中仍然自然、有效。

若出现偏差,回到用户故事的五要素,微调原型的情感分布和语言风格,确保每一次互动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通过这种方法,IP原型不再只是理论上的人物设定,而成为用户在品牌接触点上遇见的真实“伙伴”,使情感共振成为常态,而非偶发的营销噱头。

方法三:对比行业标杆,筛选可落地的原型在同类品牌的IP中找“可复用的成功要素”,是快速提升原型落地性的有效路径。第一步,挑选3-5个行业内已被广泛认可的原型案例,重点关注它们在视觉呈现、语言风格、情感驱动点、渠道适配上的共性与细枝末节的差异,对比它们的优点、局限,以及跨渠道的表现。

第二步,围绕自家品牌的定位,列出3-5条“可落地的原型特征”——例如“清晰的情感锚点、简明的行为准则、统一的语言节奏、强视觉识别与易二次传播的叙事结构”等,并分析每一特征在本地市场、行业环境、预算与时间线上的落地难点。第三步,进行“本地化改造”的思考:哪些原型特征需要在文化、语言、审美、渠道习惯上进行本地化调整,哪些可以直接应用,同时保留核心情感一致性。

第四步,选定一个主原型作为起点,设计一套简化版的落地方案,包含口吻模板、视觉风格要点、常见场景脚本、跨渠道可执行的活动范式。通过对比与筛选,避免盲目照搬,确保新IP在品牌骨架不失真的前提下,快速落地到市场中,缩短从概念到实际传播的周期。这一过程还需要建立一个“风险与适配清单”:哪些场景可能引发误解、在哪些人群中需要额外的语言润色、哪些视觉元素需谨慎使用,确保原型的稳定性与长期可用性。

方法四:原型的可视化与叙事脚本,落地执行最后一步是把抽象的IP原型变成可执行的指南,真正落地到产品、营销和客户体验的每一个触点。设计一个系统化的“原型可视化包”:包含视觉识别元素(主色、辅助色、核心图形、标志的使用规范、排版体系)、语言风格库(口吻调性、常用表达、反应模板)、行为指引(在不同情境下应采取的行动、回应策略、情绪管理方式)、以及一套“叙事脚本集合”。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一个可执行的“IP手册”,让设计师、文案、产品经理、客服乃至销售人员都能快速对齐到同一个角色与语言。建立可重复使用的叙事模板与广告模版,例如固定的开场句、强调点、情感转折、落地行动框架,确保跨渠道传播的一致性和高效性。再者,开展场景化演练:将原型应用于典型传播场景的演练中,比如新品发布会、品牌活动、社媒问答、客服对话、社区治理等,通过内部模拟、A/B测试和真实用户的快速反馈,逐步完善叙事脚本。

建立评估与迭代机制: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如情感一致性得分、认知清晰度、记忆度、参与度、转化率等),定期回顾、修正叙事脚本与视觉要素,使IP原型在市场变化中保持活力与相关性。若你希望把这些方法从纸上变成可执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帮助你把上述四个方法整合成一个“IP落地方案包”,确保从品牌定位到落地执行的每一步都清晰可执行,真正让IP成为品牌的情感大脑与传播引擎。

佐案设计(ZUOART)是一家专注于品牌IP化策略与设计的专业机构,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广州。公司致力于为品牌打造可持续运营发展的IP资产,提供从品牌策略到IP设计、IP衍生品开发、IP美陈以及文创IP产品开发等四大服务体系,使IP成为企业真正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力的品牌资产。

服务范围包括:

佐案设计的专业团队不断积累跨领域知识经验,与客户协作,共同成长,致力于提炼品牌核心价值,塑造品牌差异化,优化品牌形象。通过其全面的服务体系,佐案设计帮助企业将IP打造成为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力的品牌资产。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官网:www.zuoart.com

新闻中心

上一个新闻 下一个新闻
No: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