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品牌想要脱颖而出,绝非易事。消费者每天接收到的广告信息量庞大,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并在其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品牌营销的终极挑战。许多品牌将目光投向了“吉祥物”,期望通过一个具象化的形象,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传递品牌信息。
现实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可爱”却“默默无闻”的吉祥物。它们或许在视觉上讨人喜欢,但却未能转化为切实的商业价值。这背后的原因,恰恰揭示了商业吉祥物设计的核心:它远不止于“可爱”,而是一门关乎品牌战略、消费者洞察和情感共鸣的深邃艺术。
“可爱”是吉祥物设计的敲门砖,它能迅速吸引眼球,降低消费者的心理门槛。但如果止步于此,吉祥物就如同一个空有其表的玩偶,缺乏内在的灵魂和生命力。一个真正能“带货”的商业吉祥物,必须具备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它需要与品牌的定位、目标受众、核心价值高度契合。
想象一下,一个主打科技创新的品牌,如果其吉祥物形象是一个憨态可掬的卡通小熊,虽然可爱,却可能与品牌的科技感和前瞻性产生割裂,难以建立有效的品牌联想。反之,一个以亲子教育为核心的品牌,如果其吉祥物能够传递出温暖、智慧和守护的特质,那么这个形象就更容易被目标用户所接受和喜爱,进而产生信任和购买意愿。
因此,成功的吉祥物设计,首要的任务是进行深入的品牌诊断和消费者洞察。我们需要回答一系列关键问题:我们的品牌代表什么?我们的目标客户是谁?他们有什么样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他们对什么样的形象会产生共鸣?这些问题的答案,将直接指导吉祥物的设计方向。
以日本无印良品(MUJI)为例,虽然它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吉祥物”,但其“无印”的概念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极简、自然、回归本真的品牌哲学。如果MUJI要设计一个吉祥物,它绝不会是花哨繁复的,而会是能够体现这种“少即是多”理念的形象,或许是带有朴素质感的一块木头,或是一滴纯净的水珠。
这种设计,虽然不以“可爱”为主要卖点,却能精准地触达那些追求简约生活方式的消费者。
吉祥物的设计需要具备延展性和生命力。一个好的吉祥物,不应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图片,而应该是一个可以被赋予生命、能够进行各种场景互动的“品牌代言人”。这意味着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其在不同媒介上的呈现方式:能否被制作成玩偶、动画、表情包?能否在社交媒体上与用户进行互动?能否出现在产品包装、广告宣传、线下活动等各种场景中?例如,迪士尼的米老鼠,其成功之处在于其形象的可塑性极强,可以被赋予各种性格和故事,出现在无数的电影、主题公园和周边产品中,成为一个跨越时代、跨越文化的超级IP。
这种延展性,使得吉祥物能够渗透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持续不断地强化品牌印记。
讲好吉祥物的“故事”,是赋予其情感温度和商业价值的关键。每一个成功的吉祥物背后,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个故事能够解释其存在的意义,传递品牌的价值观,并与消费者的情感产生连接。这个故事不一定需要多么跌宕起伏,但必须真诚、relatable(可感的)。
例如,熊本熊(Kumamon)的爆红,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失业部长”的设定,以及它努力成为熊本县吉祥物而引发的系列有趣故事。这种略带“接地气”的设定,加上它积极搞怪的形象,让消费者觉得它是一个有血有肉、值得喜爱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商业符号。
通过故事,吉祥物从一个简单的视觉符号,升华为了一个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伙伴”,从而驱动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和购买行为。
评估吉祥物设计的商业价值,需要超越单纯的“喜欢”或“不喜欢”。一个成功的商业吉祥物,能够带来多方面的价值: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产品销量,降低营销成本,甚至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如IP授权、衍生品开发)。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明确的商业目标,并将其融入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从最初的草图构思,到最终的视觉呈现,再到后续的传播策略,都应该围绕着“如何让这个吉祥物更好地服务于品牌商业目标”这一核心来展开。从“萌”到“名”,再到“利”,这才是商业吉祥物设计的真正路径。
将一个吉祥物从“可爱”的概念转化为一个能够持续“带货”的品牌资产,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系统化的、长期的运营策略,将吉祥物深度融入品牌的商业生态,使其成为驱动品牌增长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同培养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需要持续的投入、赋能和平台支持,商业吉祥物也需要精心的培育和战略性的部署,才能释放其全部潜力。
吉祥物需要具备“个性化”和“情感化”的标签。可爱的外观只是基础,能够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的独特个性,才是让吉祥物“活”起来的关键。这包括为吉祥物设定清晰的性格特质、行为模式、甚至是一些微小的“小癖好”。例如,LINEFriends中的布朗熊(Brown),以其沉默寡言、憨厚可靠的性格,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定海神针”。
而可妮兔(Cony)的活泼、热情,则与布朗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反差萌吸引了不同偏好的用户。通过赋予吉祥物鲜明的个性,消费者更容易对其产生代入感和亲切感,从而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接。这种情感连接,是驱动消费者忠诚度和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远比短暂的视觉吸引力更为持久。
吉祥物的设计必须考虑其“延展性”和“跨平台适应性”。在一个多元化的媒体环境中,吉祥物需要在各种渠道中保持一致的品牌形象,同时又要能够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进行优化和创新。这意味着,吉祥物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二维图形,更需要考虑其在三维空间中的表现,在动态视频中的流畅性,在互动体验中的趣味性。
例如,许多品牌会设计一套完整的吉祥物表情包,用于社交媒体的日常互动,这不仅增加了用户粘性,也让吉祥物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用户情感表达的载体。当品牌需要推出新品或开展营销活动时,吉祥物可以作为“主角”或“助手”,以各种创意造型出现在海报、短视频、直播等场景中,极大地增强了营销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更进一步,吉祥物作为一种“品牌叙事”的载体,能够帮助品牌构建更具深度和温度的品牌故事。通过为吉祥物赋予背景故事、成长经历、甚至是一些“小缺点”或“成长烦恼”,可以使其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贴近真实生活。例如,一些母婴品牌可能会设计一个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的动物形象作为吉祥物,并围绕这个形象讲述关于“成长”、“陪伴”、“学习”的故事,这能够有效地触动年轻父母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品牌对孩子成长的理解和关怀。
这种基于情感的叙事,能够穿透消费者的理性分析,直击其内心深处的需求,从而建立起牢固的品牌忠诚度。
成功的商业吉祥物设计,离不开“商业化运营”和“IP化发展”的战略眼光。当吉祥物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粉丝基础后,品牌可以积极探索将其“IP化”,通过衍生品开发、跨界合作、授权经营等方式,拓展品牌的盈利空间。例如,一些成功的游戏或动漫IP,其吉祥物往往能够成为独立的商业符号,通过授权生产玩具、服装、文具等各类商品,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对于品牌而言,这意味着吉祥物不再仅仅是一个营销工具,而是能够独立产生收益的“品牌资产”。这种IP化运营,能够极大地增强品牌的商业韧性,并通过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为品牌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的“用户互动”和“社群运营”是保持吉祥物生命力的关键。一个静止的吉祥物很容易被遗忘,只有不断地与用户互动,才能使其保持活力和话题性。品牌可以通过发起关于吉祥物的创意征集活动、举办粉丝见面会、设计互动游戏等方式,鼓励用户参与到吉祥物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中来。
当用户成为吉祥物故事的一部分,或者参与到吉祥物的“二次创作”中时,他们会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成为品牌最忠实的传播者和拥护者。这种由用户驱动的社群效应,能够形成良性的循环,不断提升吉祥物的品牌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总而言之,商业吉祥物设计的核心,在于从“可爱”出发,抵达“有感”,最终实现“有益”。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业吉祥物,是品牌理念的具象化,是消费者情感的连接器,更是能够持续驱动商业价值增长的战略性品牌资产。它需要兼具艺术的创造力、营销的智慧和商业的远见,在每一次与消费者的互动中,传递品牌温度,塑造品牌价值,最终实现“带货”的商业目标。
佐案设计(ZUOART)是一家专注于品牌IP化策略与设计的专业机构,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广州。公司致力于为品牌打造可持续运营发展的IP资产,提供从品牌策略到IP设计、IP衍生品开发、IP美陈以及文创IP产品开发等四大服务体系,使IP成为企业真正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力的品牌资产。